让孩子相信: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!
你相信智力可以靠后天努力而改变,鼓励孩子积极评估及发展自己的潜能吗?
1978年,美国教授做了一项实验,找来一群孩子玩拼图,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。拼图开始时很简单,后来变得越来越难。
实验之前,教授就预料到,孩子面对困难时会有不同的反应。事实也确实如此。伴随拼图越来越难,有些孩子开始抗议:“现在一点都不好玩了!”后来实在受不了了,坚持要“放弃”,甚至直接将拼图推到地上。
但她没预料的是那些“成功孩子”的表现。当面对特别难的拼图时,一个10岁的男孩拉来一张椅子坐下,搓着双手,砸吧嘴巴,然后大喊一声:“我喜欢这个挑战!”另一个呢,露出喜悦的表情,然后斩钉截铁地说:“你知道吗?我期待这个拼图会非常有意思。”
为什么两类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会有如此大的区别?是由于他们天生、无法改变的生理差异,比如智商(IQ)上的差异吗?
不。首先智商并非根本原因,且智商并非不可改变。
教授的研究更进一步地发现,这些孩子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思维模式,思维模式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智商出现分化。思维模式,简单地说,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。
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变的,而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为了考察我们的智商和能力的测试组成的,我们拥有的就是“固定型思维模式”。固定思维的孩子往往害怕失败,担心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聪明、比较笨,而拒绝接受挑战、面对困难,由此他们的发展潜力会受到限制。
而如果我们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,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那些帮助我们学习、成长的有趣挑战,我们拥有的就是“成长型思维模式”。那些成功孩子的思维模式就属于成长型的。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智商和能力,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未知的,困难和失败只是帮助自己进步的挑战,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...且当孩子每一次突破自己的“舒适区”去学习新知识、迎接新挑战,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形成新的、强有力的联结,长久下去,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