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家风论坛:古之贤者重家风
文/王杰(国际儒学联合会宣传出版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)

家教门风的根本意义在于传递德行品行,在于先人对后代人格的影响。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教门风,特别是对官员来讲,通过家教传递的德行将直接体现为为人为官的品性修养。
古代经典中有很多关于家教的案例,有亲为教诲的,也有先世语录或专门编成家训传之于世的。如孔子教子,曾子杀猪教子以及诸葛亮、范仲淹、司马光等人的教子,还有颜氏家训、包拯家训、朱子家训等。这些案例成了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,体现了美德的传递,并在社会上起到很大的作用,充分体现了古代名官对后代德行的重视。他们不仅在家训格言中简练概括了自己为人为官的价值追求与操守,还将其转化为对后人的期望,以维持崇高的家声。
《论语》中曾记载孔子对儿子孔鲤的一段教育。有一次孔鲤从庭院路过,碰到父亲站在那里,被叫住问:学诗了吗?孔鲤说,没有。孔子就说:不学诗,就不懂得说话。孔鲤就开始学诗。又一次,同样的场景,孔子问:学礼了吗?孔鲤说,没有。孔子就说:不学礼,就不懂得立身。在教育儿子时,孔子并不说太多的话,而是时时处处以身作则,将自己所看重的德行品行人格操守等通过“学诗”“学礼”传递下去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言传身教,培养了后人高尚的道德情操,使孔子家族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绵数千年而声名不落、礼法昭彰的家族。
孔子的弟子曾子,生性鲁钝,但极重视道德操守,自身行为不肯有一毫差错,他对后代的教育也是这样。有一次,曾子的妻子要出门一趟,为防幼子哭闹,就跟他说:等回来就杀猪给他吃。后来曾妻回来,曾子就要去杀猪,妻子阻拦说:那是跟孩子开玩笑的,不能当真。曾子说:跟小孩子不能开这样的玩笑。小孩没有知识,都是跟着父母学,听父母的教育。你现在欺骗他,是教给他欺骗。母亲欺骗孩子,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,这不是正确的教育啊。于是就杀猪煮了吃了。曾子杀猪教子,是为了告诉儿子以后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。现在有一些父母在教育小孩时不注意,随意许诺,但不兑现,口惠而实不至,久而久之,孩子就易形成惯于欺骗、说假话的习惯,这样的人如果为官,是很难以诚待人、秉公执法的。
